—— 故宫以东800米,百年传世门牌。
<北京中轴线,城市的脊梁与灵魂>
“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。”1951年,梁思成在《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》中,首次明确提出了中轴线的概念,并沿用至今。
居诸不息,暮来朝去。近八百年的建都史,让北京城有了更为连贯、丰富的故事与人文内涵,也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奠定了历史基础。
自2022年10月1日,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》正式实施以来,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——
2022年11月25日,纵贯北京老城的中轴线遗产“全景图”最新公开:遗产区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,总面积约5.9平方公里;缓冲区与中轴线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,总面积约45.4平方公里。
↑市文物局近日公示《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(2022年—2035年)》,听取公众意见,公示期至12月24日
走进北京中轴线,就能开启一场宏伟的时光漫游之旅,聆听“紫禁城”波澜壮阔的历史,感受“古都”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,见证“大国”与时俱进的蜕变。
↑图源华夏风物APP
<尚中贵和,共蕴中和之美>
“北京中轴线,在世界城市中轴线坐标体系中具有独一无二性。”
北京中轴线,全长约7.8公里,“贯穿南北,两翼对称”,北起钟鼓楼、南至永定门,核心区总面积468.86公顷,覆盖约60%的历史风貌老城区,囊括了古代皇家建筑的“半壁江山”,有景山、故宫、端门等宫苑建筑,还有太庙、社稷坛、天坛、先农坛等礼仪祭祀建筑。
一条线,一座城。北京中轴线塑造了北京的政治、文化、经济和生态之脊,更承载着古人“尚中贵和”、“天人合一”等哲思和礼制。
尚中贵和,即中和思想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精神特质。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地位,而其中前三殿和后三宫又是核心中的核心。前三殿是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,均以“和”字命名,反映了古代帝王对和的追求。而三大殿的匾额分别为“建极绥猷”“允执厥中”“皇建有极”,则彰显了对“中”的期许。后三宫是乾清宫、交泰殿、坤宁宫三宫,乾代表天,坤代表地,交泰殿代表天地交而泰和。可以说,在故宫的设计中,人们很早就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方式和特殊的语言,将中和的思想注入其中。
↑《京师生春诗意图》清 徐阳
丽苑太和位于故宫以东800米的金鱼胡同,从空间层面看,与北京中轴线密不可分,从精神层面看,亦是“中和思想”的延续与传承。
随着北京明确东、西两城区为“首都功能核心区”,禁止二环内新增住宅用地建设,东城区城市规划,方圆一公里内不再有居住性质土地供开发。城市更新就是入住内城的最后门票。
丽苑太和,Classical经典建筑栉风沐雨屹立内城核心,自然而然地融入古都历史风貌区,成为四九城的标志性符号之一。其绝版地段的资产增值性与保值性不言而喻。
<内城在时光的浸染下历久弥新>
北京中轴线,在空间布局上是内城的基准之轴,在人文内涵上是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凝聚之轴。
北至正阳门、前门东大街,南至珠市口西大街,东西覆盖前门东区、西区,是前门地区的京味文化聚集地,是北京传统建筑文化、商贾文化、会馆文化、梨园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深厚的特色街区。在“前门京味文化体验带”中,百年天街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遍布各处,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尽显。
除此之外,北京中轴线还是一条繁荣的商品经济线。元明清三代,这条“线”上就集中了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和金融区。
纱络胡同,过去是元代商业中心所在地,《析津志·城池街市》中记载:“沙剌市,一巷皆卖金银珍珠宝贝。”
廊房,是明代永乐年间为招商居货而建,也是北京商品经济留下的印迹。
↑东四牌楼、灯市口、隆福寺、勾栏胡同
↑西四牌楼、单排楼
王府井大街,始建于元代至元四年(公元1267年),在1915年绘制的《北京详图》中定名。若想感受北京的繁华商业,从古至今,王府井大街都是必经之地。
时至今日,王府井大街作为展示新时代首都改革开放成果的窗口,街区业态和街区景观都在不断提升,与周边的故宫、隆福寺、中国美术馆、北京人艺、嘉德艺术中心联动发展,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国际化商业街区。
丽苑太和,布局北京中轴之上,距王府井大街仅约400米。与生俱来的地脉优势、人文气息浓郁的生活氛围、弥足珍贵的资源配套、无可比拟的社交价值等,甚至更甚于产品本身。
时至今日,作为北京“活态遗产”的中轴线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历史纵深感,连同北京内城一起蓬勃生长,留给我们以不断探索与想象的空间。
参考资料:
[1] 北京中轴线遗产“全景图”公开!一图读懂(来源:北京发布)
[2] 一线锦绣,一城繁华——北京中轴线游览指南(来源:华夏风物)
[3] 北京中轴线大讲堂 | 刘一达:中轴线的轶闻和掌故(来源:北京中轴线)
[4] 一步一景一故事丨中轴线地名中的繁华记忆(来源:北京中轴线)
[5] 北京中轴线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(来源:北京中轴线)
[6] 北京中轴线的中和之美(来源:巍巍爱刷展)